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东兴新闻

创新机收模式 再生稻全程机械化取得突破

时间:2025-08-15 20:00:00 来源:i内江


日前,在位于东兴区田家镇的市农科院水稻育种田块里,一台稻谷收割机在金色稻浪中穿梭作业,伴随着机械轰鸣,饱满谷粒尽数归仓。这片种植“甜香优115”水稻的田块正在进行一场创新性的机收示范——通过科学预留机收作业通道,有效解决了再生稻机械化收割的技术瓶颈。


作为经多轮选育试验、人工种植收割验证的优良品种,“甜香优115”田间表现优异,此次被选定为机收示范品种再度进入试验田。记者在现场看到,与以往人工收割田块相比,机收田块的水稻种植布局暗藏巧思,最显著的差异在于种植间隔的精心设计:以若干株水稻为一组,单株水稻间距与常规种植一致,但每组之间则预留50-60厘米宽的机收通道,供收割机履带行驶,避免对稻桩的碾压。


据了解,传统机械收割时,收割机履带常会碾压稻桩,导致再生芽受损,直接影响再生季的出苗率和产量,这是制约再生稻规模化推广的核心瓶颈。而此次示范中,这项看似简单的技术调整,带来的效益却十分显著:一方面,再生芽存活率大幅提升,为再生季增产8%-12%筑牢基础;另一方面,实现全程机械化后,插秧环节用工减少30%,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比人工收割效率提高数倍。经初步测算,示范田块亩产已超700公斤。通过对机收后现场痕迹的观察,稻桩再生芽未受过多损伤。


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 蒋茂春:


通过今天这个示范,我们看出机收效果挺好,碾压率可能在10%以下,大大降低了机收的碾压率,提高再生稻出芽率。下一步我们准备再改进,和(收割)机结合,用更窄的履带。

编辑:谌平
责编:邱田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