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健脾润燥重收养
时间:2020-08-07 11:19:16 来源:健康中国今日立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此时,人体也随着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立秋的时候并没有出伏,在暑热、暑湿未消的同时,秋凉、秋燥也随着节气到来,寒热交互,雨后的湿气与立秋节后的燥邪并存。所以,立秋养生总的原则是,健脾祛湿,养肺润燥,重视收养。
早卧早起避寒凉
立秋之后,暑气渐淡,夜晚会相对舒适一些,此时起居调养宜早卧早起。“早卧”,指一般10点左右入睡,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顺应阳气之收养,“早起”,指一般在早上5点~6点起床,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睡前可以用温水泡脚,以助睡眠。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可以明显提高人体适应自然寒热变化的能力,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人体的抗压能力。
古人云:“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立秋之后,要正确领会“薄衣御寒”,在早晚温差大时适当增减衣物,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马添衣加裤,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
防暑防燥防感冒
立秋时节,还未出伏,暑热未退,秋老虎还虎视眈眈,这个时节早晚温差大,中午的暑热不容忽视。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应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同时,补充水分,多食新鲜蔬菜与水果。
燥为秋季主气,易耗津液,人体也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干咽痒等症状。因此,要注重养肺润燥,可以服用百合莲子羹、海参粥、贝母秋梨羹等,也可以饮用麦冬菊花饮,即麦冬15克、菊花6克、枸杞子6克,代茶饮。
立秋阴阳交节,寒热交互,更易患感冒。在起居有常、提高免疫力的同时,需要注意避免在空调房待得过久;更要做好手卫生,避免胃肠型感冒的发生。
健脾润燥食调养
立秋节气是阴阳消长的交替节气,寒热交织,脾湿与肺燥同存。因此,食饮有节以调养保健十分重要。立秋节气在饮食上要健脾祛湿,以培土生金,顾护胃气;养肺润燥,以金水相生,生津养阴。
秋季应“少辛多酸”,尽量少食辛辣及油腻食物,如辣椒、韭菜、油炸食物;可选用丝瓜、茄子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
01
丝瓜
丝瓜性凉味甘,有清热凉血、消暑除烦、活络通经、祛风化痰的功效,立秋节气食用佳。丝瓜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及维生素B1、维生素C,还有皂甙、植物黏液、木糖胶、丝瓜苦味质、瓜氨酸等。
食用时,可用蒜蓉清炒,也可以做成虾皮炒丝瓜、西红柿炒丝瓜。但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
02
茄子
茄子的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茄子味甘性寒,入脾、胃、大肠经,具有清热活血化瘀、利尿消肿、宽肠之功效。
建议蒸食,可以切成块状,开锅蒸8分钟后放入盘中,以麻酱蒜泥拌食;也可将姜蒜末炒香加生抽、蚝油各半,加水见开后放入蒸好的茄子拌匀,出锅食用。
民间有“立秋贴秋膘”的民俗。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立秋后,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也就出现了贴秋膘的现象。在立秋节气人体胃肠虚弱,胃肠不能一下子承受大量补品,建议清补而不宜过于肥甘厚味。
在增加肉食时,可增加一些中药,如猪肉中加入一些草果仁、砂仁、山楂,既可去腥,还可以降低滋腻之性;炖羊肉时,可以加入适量的绿豆,减少羊肉的膻气和食物的燥性;蒸鱼时加入五味子以酸收等。
合理运动调神志
中医养生亦重视强体健身运动,《黄帝内经》中早就有了“引导术”的记载。但更讲究劳逸结合,动静有度,“不妄作劳”。“收养”是秋季养生的主要原则,秋冬养阴就是要保养体内的阴气阴津。立秋节气运动不宜过大,不要过度出汗,避免阳气耗散、阴津损伤,要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
腹部导引术就是一项比较适宜的运动,它具有行气健脾和胃、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的作用。
此外,立秋还要注重调神,遵循“收养”原则,凝神静气,不急不躁,不悲不忧,保持心情舒畅,神志安宁,以收敛神气,做到“神与形俱”。
编辑: | 李寒冰 |
责编: | 程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