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四川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时间:2021-08-26 09:57:33 来源:四川日报“每天都有雅鱼群过路!”8月18日,面对前来核查的水产部门,雅安市雨城区沙坪镇小沙坪电站业主黄继强挺直了腰杆。
4年前,因为水电过度开发,小沙坪电站所在的周公河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点名”。不久,周公河上4座电站先后拆除,其余则装上“工字钢”,给鱼儿留足数十米宽的洄游通道。细算下来,光是“让雅鱼游”一项,每座电站每年减少上千万元收益。
壮士断腕,凸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重。2017年以来,特别是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地处长江黄河上游的四川,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树牢上游意识、坚决担负上游责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四川篇章。
几年来,四川坚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政治责任,以钉钉子精神纵深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修复生态、保护环境,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几年来,四川始终把推进绿色发展作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不断用改革激活力、转型铸动力、法治守底线,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画卷不断铺展。
出重拳也出长拳,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刚性底线要求
时间过去半个月,每当路过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燕远片区时,陈国红还是忍不住探望一下“老朋友”。8月初,这位巡护员发现了首次现身的山溪鲵。作为与大熊猫同时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生物活化石”,山溪鲵对栖息地环境要求极为严苛。
山溪鲵现身的背后,是瓦屋山的浴火重生。2017年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指出问题以来,瓦屋山区域内关掉水电站30座、修复矿硐52个。
直面问题、刀刃向内,以短暂的阵痛换来绿水青山归来。这不只是洪雅一地的选择,更是四川对待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始终如一的鲜明态度。
2018年6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其中。
3年后,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科技支撑。要加强大气等污染成因分析和治理攻关,开展长江黄河上游脆弱生态系统修复、高寒地区垃圾污水处理等技术研究。
态度更彰显在细节中。去年4月,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同时担任委员会主任,原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不再保留。从“小组”到“委员会”,机构之变,折射出四川对生态文明的把握更加全面、更加系统。
有态度,也有行动。2017年12月底,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四川省反馈督察情况不到一周,四川便初步形成整改方案,做到反馈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2018年,全面发起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战役”,剑指全省八大突出环境污染问题。
还要有为。聚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问题和沱江流域专项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四川全面落实“清单制+责任制+ 销号制”。随后,全省总方案、任务清单、各地各部门细化方案的“1+1+N”整改工作体系全面推开,由省级领导包案督办重点难点问题,以钉钉子的方式“罚点球”。目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155项整改任务,已完成146项。
更要敢于揭短。去年,我省全面启动第二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并实现21个市州全覆盖。迄今,全川共发现生态环境问题9200多个,追责问责1100多人。
既打“歼灭战”,也打“持久战”。建章立制,用制度法规保持生态环保高压态势。近年来,《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先后通过并实施。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明确考核任期内“生态答卷”,四川生态文明建设不断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既淘旧也育新,综合施策,持续推动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转换发展动能
7月底,广元市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两年平均增长7.7%,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
就在2019年,“工业怎么办”还是广元的一大困惑。这一年,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曝光广元市旺苍县废弃矿企涌水直排污染问题,随后全市边治理边探索矿山绿色发展之路。同时,一批新型制造业项目陆续落地生根,将问号不断拉直。
一手关厂子,一手转路子。这不仅是四川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坚定取舍,更是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治理污染出重拳。2017年以来,伴随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等问题整改,全川范围累计数千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关停。
一个画面被反复提及:2018年6月26日,宜宾下江北工业集中区内,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后一根高120米的大烟囱轰然倒下,换来的是工业重镇宜宾的绿色崛起。
不只消除存量,也要杜绝增量。2018年,四川率先划定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将全省三成以上土地纳入红线管控。2019年,完成并执行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三线一单”,禁止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化工园区。去年,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将全省行政区域划分成三类环境管控单元。
高点起步育动能。近年来,聚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四川从顶层设计开始,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推动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转换发展动能。
有多“高”?一个机构或许能够说明:今年,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暨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省委书记彭清华,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同时出任领导小组组长。
高点,从树立“绿色政绩观”入手。近年来,我省先后取消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和生态脆弱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地区生产总值考核。目前,环保指标在地方政府年度绩效目标考核中权重增至1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的行动准则。
高点,从绘制“路线图”开始。2018年,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打响四川高质量发展“发令枪”。随后,结合自身省情和产业布局,我省提出构建“5+1”现代工业体系、“10+3”现代农业体系和“4+6”现代服务业体系。今年,对标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被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施工图”不断细化。工业领域16个重点产业培育方案、10大“川字号”农业产业发展方案等出台,建立省领导联系指导重大产业制度,持续夯实四川经济强省的产业基础。
绿色动能澎湃,四川绿色发展水平不断跃升。2019年,四川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率先突破万亿元,现代服务业强省建设蹄疾步稳,农业大省金字招牌不断擦亮。在成都,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正式揭牌,发展方式战略性转型的动能再次加码。
要发展更要保护,发展质量更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更协调统一,美丽四川呼之欲出
“你坐在成都的家里,透过窗户,可以看到百里之外的西岭雪山。”8月18日,北京,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的点赞再一次让成都“出圈”。
数据为证,2016年至2020年,成都PM2.5浓度下降约36%。数据之变,记录着四川守卫蓝天碧水绿地的决心与成效,更见证四川生态文明跃升的轨迹。
蓝天在增加。去年,新增绵阳、乐山、眉山3个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目前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达到14个,达标城市比例增至66.67%。今年上半年,四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87.3%。
出川水更清。全省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超过200万吨/日,较“十三五”初期上升26.4%。去年,将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扩展至全省所有天然水域,所有渔民实现“洗脚上岸”,全省87个国考断面中优良率达到98.9%。
绿地在扩张。2016年以来,借助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5593万亩,治理退化草原7684万亩(次)、荒漠化土地460万亩。去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比全国高出17个百分点。
增绿更护绿。今年底前,四川将全面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的责任体系。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全川3.7亿亩林地和2.6亿亩公益林“一张图”“一套数”管理。
美丽向更广区域铺展。2018年,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污水治理等为重点,启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今年,再次启动“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行动。把视野放宽,横跨川陕甘三省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在年底前正式挂牌运营。川甘两省携手共建的若尔盖国家公园,正奋力打造世界最美高原湿地国家名片。
绿色低碳引领新风尚。先坐3站公交车到地铁站,再乘地铁到天府三街,然后骑几分钟的共享单车到公司楼下——这是家住成都南三环外,在天府二街附近上班的王小敏上班出行方式。2017年起,共享单车在成都快速铺开。今年3月,《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低碳生活圈,正在全川成为时尚。
更美更绿,四川经济发展质量更高。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其中,规上工业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368亿元、同比增长25.5%,规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3.7%和27.9%。
绿色打底,经济发展生机勃勃,一幅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更协调统一的美丽画卷正在四川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