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薪火相传
时间:2019-05-25 09:10:00 来源:内江广播电视台随着内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域内用电负荷迅猛增长。一些片区负荷增长过快,变电站和线路负载率过高,因此电网建设刻不容缓。在国网内江供电公司,有一对电力父子,他们一个“建”、一个“拆”,就在这一建一拆中,续写着新老电力人各自的历史使命。
在隆昌市石燕桥镇110千伏石燕桥变电站外,内江供电公司正在组立110千伏金石南北线17号铁塔。正在对话是一对父子。由于赶工期,加上现场施工难度大,儿子向父亲请教怎样才能加快建设速度。
为保障当地用电需求,内江供电公司对石燕桥变电站进行了增容改造,从原来6.3万千伏安增容到了10万千伏安,供电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线路也同步改造,将线路截面积从原来的185平方毫米换为300平方毫米,电能输送电量增大了。负责线路建设和迁改的是余舟,在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对一基新塔进行架设,即将对旁边的旧塔进行拆除。
国网内江供电公司员工余福义介绍说,这个基塔是81年底建的,81年8月参加工作以后在线路班组实习,一起参与了该塔的施工建设,现在这个基塔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有另外的基塔取代它,正如我们38年以后有新的人员替代我们继续进行电网建设一样,我也同样完成了我的历史使命,这些塔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石燕桥变电站建于1953年,原来是35千伏变电站,当时是内江历史上第一座变电站,1981年升压为110千伏变电站,从建站到经历一次次扩容改造,它已经为内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了66个年头。
余福义即将退休,他参加工作的时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他参与的电力项目建设也正好印证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内江经济的飞速发展,这次要拆除的24号基塔正是他刚参加工作时修建的。
余舟,也在电力系统工作,更巧的是他将作为此次工程项目部负责人参与新塔的组建和旧塔的拆除。
国网内江供电公司员工余舟说,挖新塔基础的时候,他们过来看的时候就说了这个事情,就说是81年的时候他们建的这个塔,保留到现在,当时的施工工艺和质量都是值得肯定的。
针对提问拆旧塔舍不舍得时,国网内江供电公司员工余福义说,这个不存在舍不得,新旧替换这是不可避免的,为满足整个内江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用电,我们整个电网都在不断的升级改造,老线路都在不断的更换设备。从内江电力建设来说,随着内江国民经济的发展还将不断的发展更新。
余福义见证了内江电网的发展,他说当初参加工作的时候,整个内江地区包括资阳,只有5个110千伏变电站,而截至目前,内江已建成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10座,110千伏变电站33座,35千伏变电站66座,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598.35公里,为内江的为内江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充足可靠的电力保障。
俗话说“上阵父子兵”,此次线路建设改迁任务重、时间紧,儿子因为工期问题与父亲一同商量,寻求解决之道。
这对电力父子的“一建一拆”不仅见证着电网的发展变化,更见证了两代电力人的薪火相传,而这些都是在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新鲜血液。
本台记者:邱月华 罗国强 敬双宇(实习) 编辑:邓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