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力我市特色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19-06-25 08:54:09 来源:内江广播电视台当前是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建设丘区现代渔业强市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我市以质量兴渔、绿色兴渔、品牌强渔为主攻方向,强化渔业科技支撑,以发展特色水产为着力点,着力构建产品质量优、生产效率高、产业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农民收入高的现代渔业发展格局。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市中区靖民镇双塘村的内江市农科院水产综合试验基地,一片片波光粼粼的鱼塘映入眼帘。在这里,内江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正在开展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安白乌鱼”为代表的地方特有水产品种的种苗繁育以及品种选育。
作为我市专业的水产技术团队之一,内江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还紧跟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趋势,深入开展种养模式、配套关键技术、绿色防控技术、产业化发展等研究与探索,围绕以内江隆昌市、市中区和成都崇州市为核心地区的稻田综合种养示范与推广,大力推广包括“稻鱼”、“稻虾”、“稻鳅”、“稻黄腊丁”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2017年,团队累计实现推广面积共计5.056万亩,总产值2.24亿元,总利润8182.7万元,水稻平均亩产512.4公斤,水产品平均亩产106.7公斤,与传统稻田种植相比,每亩稻田效益增加1478元。
内江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的科技攻关是我市强化科技支撑、推动特色水产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科技兴渔战略,建设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渔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鼓励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同时,充分发挥水产电子商务在特色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支持打造水产物流体系、渔业标准化体系、水产品追溯系统、渔业信息发布系统、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建设,重点开展资中鲶鱼、永安白乌鱼的育种工作,重点支持资中长江上游渔业科技研发中心和隆昌渔业新经济稻渔综合种养川渝合作专家大院建设。
同时,我市还着力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保障体系,完善渔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体系。利用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建设,推动对外交流合作,把产学研结合深入落地;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对养殖业主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不断完善和更新科学、绿色的高产高效养殖模式,促进内江特色水产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到2022年,通过全面推动特色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将实现水产养殖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合理,产品质量和科技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资源保护成效显著提升。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年渔业收入增加200元。建成1个百里(30万亩)稻渔特色水产产业带,1个渔业资源养护基地,2个省级美丽渔村,5个甜城渔村,5个特色水产产业园区,10个特色水产良种繁育基地,20个特色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达到98%。
记者:熊喜立 编辑:门游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