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宜居宜业 内江城市建设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时间:2019-07-12 17:49:59 来源:内江广播电视台

一座美丽的城市一定是一座有灵魂信仰、有历史记忆、有高贵品质、有强大功能的城市。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江围绕着力建设“经济繁荣,绿色生态,疏朗开放、灵秀博雅”的滨水宜居大城市,加快内江“双百”城市建设,抓好规划编制、空间拓展、生态优化、功能提升、文化塑造、产业发展和城市治理工作,城市面貌不断改善,城市品位有效提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假山、凉亭、宽敞的步道错落有致,花草繁盛、树木葱郁,徜徉在园中,走过状元桥、古栈道,感受微风徐来,水波不兴,远眺江边,沱江河两岸秀丽景色尽收眼底。

位于新坝大桥与花园滩大桥之间的花萼湿地公园全长2.1公里,面积约6万平方米,项目分为南、北两期工程,去年2月,花萼湿地南段对外开放,成为备受市民青睐的休闲场所。


据了解,花萼湿地公园以挖掘建设场地内的“花萼村”历史为背景,不仅设置了唐代状元范崇凯雕塑和其撰写的“天下第一赋”——《花萼楼赋》碑刻,还新建了状元亭,修复了状元井……每一个景点都充分融入了历史悠久、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元素,营造出了一个既自然野趣又文化浓郁的绿色生态湿地公园。


每周五下班后,家住东兴区兴盛路的罗宇都会约上三五个好友,到花萼湿地的篮球场打球,锻炼身体。尽管几乎要跨过半个东兴城区,但罗宇说,在湿地公园里锻炼,感觉身心舒畅。


伴随着大千文化旅游产业园、清溪湿地公园、谢家河湿地公园、塔山山地公园、各类建筑附属绿地等项目的实施完成,内江如今正朝着“城市变景区,步步皆美景“的绿色生态城市转变。


生活在城市,宜居舒心是一方面,方便快捷也很重要。


自内江迈入“高铁时代”以来,内江市民到成都、重庆之间的出行时间大大缩短,然而,由于内江北站到内江城区各个客运中心的距离较远,市民换乘十分不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内江综合客运中心应运而生,目前,该客运中心已全面竣工验收,协调客运线路搬迁入驻后,将实现高铁、客运、公交“三合一”,旅客顺利实现“零换乘”,同时具有人流集散、商业活动、形象展示等多重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作为内江加快建设“一带一轴一区”重要交通枢纽的重点项目,内江综合客运中心按照日均发送旅客量20000人次的设计标准进行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汽车客运站及附属用房、公交车站及附属设施、配套商业及办公场所。


由于儿女在资阳工作,每个月,家住东兴区高粱镇雷静总会乘高铁去资阳探亲,无论往返,都得在东兴区汽车客运站换乘,为此,她对内江综合客运中心的运营十分迫切。


除了内江综合客运中心站外,沱江大桥改造、北环线一二段等14个重大项目顺利竣工,城市过境高速公路、黄荆坝大桥等项目顺利推进,“一环七射”城市快速路网加快构建,城市骨架快速拓展,在“双百”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实施中,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正一步步完善,更加方便快捷的通行环境也一步步显现。


近年来,内江还加大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作为我市单体面积最大的公建配套项目,内江市体育中心正如火如荼。


作为内江“十大社会事业惠民工程”之一,内江市体育中心项目于2017年11月动工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亿元,由体育馆、综合馆、游泳跳水馆及其附属工程组成,


是一座集群众运动健身、休闲娱乐、专业竞技比赛为一体的开放式新场馆。 


该项目预计于明年十月竣工,届时,将大大弥补城市公建配套不足,满足市民对健身锻炼场所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近年来,内江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协同“四向拓展、全城开放“战略部署,紧扣省委赋予内江的“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瀹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定位,着力抓好“100平方公里、100万城市人口”的“双百”大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绿色生态、疏朗开放、灵秀博雅”滨水宜居大城市,城市面貌不断改善,城市品味有效提升,城镇体系持续完善。我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12年的51.65平方公里,拓展到2018年的90.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 90.5万人。


内江市将紧紧围绕“三个区划”建设,着力壮大中心城区,加快城市新区建设,科学推进县城和特色小镇的建设,推动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在我市的落地落实,打好三个攻坚战,以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行绿色建筑、打好污水三年行动收官战等工作,构建城市绿色发展的新格局,抓好三个提标建设,以开展公园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与魅力等工作,推动我市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程云  熊喜立  唐婷 (实习)吕柯非(实习)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