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故事 | 传承中医“匠人精神”,内江小巷藏“绝技”
时间:2021-04-25 16:47:37 来源:内江广播电视台由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药水泛丸制作这门传统技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内江市市中区的一位“80后”却默默坚守着这一项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手艺,让濒临消失的传统手艺重燃生命之火。他就是市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水泛丸”的传承人张建军。

记者在市中区叠象街的一家中药材加工作坊中初见张建军时,他正在制作水泛丸。只见他熟练的将顾客送来的中药材粉碎成细粉,然后在药匾中喷上适量清水撒上药粉,就开始拿着药匾摇动起来。随着张建军一会儿摇动,一会儿喷水撒粉的操作,细细的药粉逐渐形成直径在0.5至1毫米左右的球形小颗粒。

在筛去过大和过小的异形丸之后,制作水泛丸最重要的起模就完成了。这些基础的丸模在继续经过喷水、添药、摇动的不断重复之后,就会成为一颗颗大小均匀、颗粒饱满的成品水泛丸。整个制作过程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

据了解,张建军今年38岁,家里是中医世家,水泛丸的制作技艺传承到他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不知不觉就在制作水泛丸当中度过了整整21年。据张建军回忆,刚学习制作水泛丸时,每天要双手持匾练习8小时,虽然他左手残疾,但依然咬牙坚持了下来。由于制作过程中运动量很大,张建军一天制作下来常常是汗如雨下。也正因为比起机器制作药丸来说,手工制作费时费力,且效率低、强度大、收入也不高,于是水泛丸的制作手艺逐渐没落。不忍看到祖传手艺断了传承,张建军一直默默坚持,并于去年成功申报内江市市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正因为有像张建军一样的一代代传承人,甘于寂寞、执着坚守,才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让濒临消失的传统手艺重燃生命之火,让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花历经岁月沧桑依然绚烂多彩。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大内江APP!

| 记者: | 林艺 |
| 视频: | 杨珩 |
| 编辑: | 李寒冰 |
| 校对: | 郭扬 |
| 责编: | 张峻峰 |
上一篇:郑莉暗访督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评论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