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非遗故事 | 传承中医“匠人精神”,内江小巷藏“绝技”

时间:2021-04-25 16:47:37 来源:内江广播电视台



由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药水泛丸制作这门传统技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内江市市中区的一位“80后”却默默坚守着这一项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手艺,让濒临消失的传统手艺重燃生命之火。他就是市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水泛丸”的传承人张建军。


23.png


记者在市中区叠象街的一家中药材加工作坊中初见张建军时,他正在制作水泛丸。只见他熟练的将顾客送来的中药材粉碎成细粉,然后在药匾中喷上适量清水撒上药粉,就开始拿着药匾摇动起来。随着张建军一会儿摇动,一会儿喷水撒粉的操作,细细的药粉逐渐形成直径在0.5至1毫米左右的球形小颗粒。


22.png


在筛去过大和过小的异形丸之后,制作水泛丸最重要的起模就完成了。这些基础的丸模在继续经过喷水、添药、摇动的不断重复之后,就会成为一颗颗大小均匀、颗粒饱满的成品水泛丸。整个制作过程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


25.png


据了解,张建军今年38岁,家里是中医世家,水泛丸的制作技艺传承到他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不知不觉就在制作水泛丸当中度过了整整21年。据张建军回忆,刚学习制作水泛丸时,每天要双手持匾练习8小时,虽然他左手残疾,但依然咬牙坚持了下来。由于制作过程中运动量很大,张建军一天制作下来常常是汗如雨下。也正因为比起机器制作药丸来说,手工制作费时费力,且效率低、强度大、收入也不高,于是水泛丸的制作手艺逐渐没落。不忍看到祖传手艺断了传承,张建军一直默默坚持,并于去年成功申报内江市市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21.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正因为有像张建军一样的一代代传承人,甘于寂寞、执着坚守,才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让濒临消失的传统手艺重燃生命之火,让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花历经岁月沧桑依然绚烂多彩。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大内江APP!


02788abc5ad8ec0bfb2ad84eb6fa236.jpg


记者:林艺
视频:杨珩
编辑:李寒冰
校对:郭扬
责编:张峻峰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