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时间:2024-04-09 09:24:20 来源:内江广播电视台近年来,我市坚决扛牢保护自然资源政治责任,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管理自然资源,在耕地保护、生态保护等方面出实招、见真效,下大力气推动一批旱改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实施,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近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地保护监督科工作人员来到隆昌市普润镇兰家田村,了解该村旱改水项目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后的耕地耕种恢复情况。据了解,自去年10月份开始实施土地综合整理项目以来,兰家田村已先后改造出1800余亩土地,曾经的撂荒地,如今已变成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土地整理过后,土地平整了,我们有充分的水源保障了,有提灌站,业主也喜欢了,改的途中就有四五个业主已经进场流转我们的土地,基本上都流转了一半多出去了。”隆昌市普润镇兰家田村党总支书记张第一高兴地说,“改善了我们村上的集体经济,非常感谢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耕地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隆昌市普润镇积极推行镇、村、社“三级”网格化田长制监管体系,压紧压实各级耕地保护责任,形成耕地保护合力,同时,加大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土地实现二次增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构建覆盖全域、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耕地保护监管网络体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隆昌市普润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刘武介绍,“截止目前,普润镇耕地恢复面积2290亩,土地开发整治943亩。大大提高了我镇耕地质量,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居条件。”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去年以来,我市狠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构建覆盖全市、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耕地保护监管网格体系,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制定《内江市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的十四条措施》等相关文件,各级田长、网格员使用APP巡田共计80万余人次,巡田任务完成率100%。全市耕地恢复5.67万亩,净增加3.55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12.29万亩,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工作,牢牢守住了293.1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全市自然资源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21年-2023年我市连续三年实现了耕地净增加,净增加比例均排名全省第一方阵。”据内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地保护监督科科长刘人午介绍,“今年中办13号文件明确将开展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改革,将传统的土地开发、土地整理、旱改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及近年来启动的耕地恢复补充工作所新增的能够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作为未来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最高限额,目的是确保辖区内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同时补充因土地征收占用的耕地,夯实社会经济发展基础。”
接下来,我市将严格落实国土空间“三区三线”和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管控要求,进一步压紧压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和田长制工作责任,切实加强耕地源头管控,提升田长巡田质效,加强对基层田长、网格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提升线索上报和处置质量;同时,严格落实耕地总量平衡,统筹实施耕地恢复补充和土地开发复垦,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撂荒地整治,以实际行动确保全市耕地总量稳定、质量提升,推动全市自然资源工作再上新台阶。
记者: | 李万简 |
编辑: | 杨珩 |
责编: | 刘远倩 |
审核: | 黄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