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300余名农技专家奔赴“一线”助力再生稻单产提升
时间:2024-04-09 17:28:04 来源:i内江远赴非洲推广水稻种植技术,带领专家组帮助解决布隆迪粮食安全问题,大幅改善当地百姓生活条件……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杨华德的故事激励着家乡内江的“农业人”。
4月8日,内江市隆昌市云顶镇方田村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挽起衣袖、卷上裤腿,赤脚踏入水田,手持秧苗,在内江市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内江农科院)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弯腰劳作,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绿色画卷在田野间铺展开来。
“水稻要丰产,秧苗是关键。”内江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陈勇说,从品种的选择到育秧技术的培训,再到插秧的密度保证,农技专家全程跟踪服务,引导和培训农户科学规范种植。
正如杨华德接受采访时所说,“没有一手的资料,没有一手的试验研究,就不可能拿出任何的技术指导意见或者规范……”深入田间一线,开展技术指导,也是内江农技专家助力水稻稳产增收的常态。
方田村是内江“中稻+再生稻”新品种高产试验示范基地。2011年,四川省水稻高粱研究所、内江农科院、隆昌市农业农村局共同拉开当地“中稻+再生稻”千亩示范片建设帷幕。
为进一步挖掘内江再生稻单产增收潜力,内江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内江农科院,印发了《再生稻单产提升行动技术方案》,成立了技术服务队,分县包片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现场指导,各县(市、区)也分别组建了科技指导服务队包镇开展技术指导。截至目前,全市共派出300余名农技人员,确保“一县一团队,一镇一专家”。
良种、良法“齐上阵”,下好春耕备耕“先手棋”。内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围绕“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470.2万亩,总产174.6万吨”这一目标,全市将大力培育壮秧早播、早栽,避开高温伏旱,确保单产提高。
如何提高再生稻单产?市农科院传来具体答案——
一是推广优良品种:“一县一方案”向县(市、区)试验示范片基地发放产量高、结实率高、抗逆性强的“甜香优2115”“内10优7185”等优良水稻品种。
二是加强技术指导:成立科技指导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中稻+再生稻”种植技术培训,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蓄留再生稻等田间管理技术,实现水稻“一种两收”。
三是强化示范创建:与四川省水稻高粱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计划打造千亩展示片7个以上,百亩示范片9个以上,指导各县(市、区)建立高产攻关试验示范片1个以上。
水稻稳产增产,农业发展提速。为认真落实全省主要粮油作物“百县千片”单产提升行动部署要求,内江农科院集成推广“五良融合”发展,深挖再生稻单产提升潜力,打造再生稻高产示范片,辐射带动全市45万亩再生稻均衡增产,确保今年亩产从102.9公斤提升至130公斤。
杨华德,这位在布隆迪默默奉献的内江农业专家,用他的知识和技术为当地百姓播撒希望的种子,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善生活状况。与此同时,在内江,许多像他一样的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持续试验、积极推广新技术等举措,为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发展而不懈努力……
记者: | 邹蕾 |
编辑: | 唐中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