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充分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作用 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孵化器”
时间:2024-07-17 16:56:31 来源:i内江7月16日,在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杨宗波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展示着工作室创立以来的累累硕果:培养技师4名,培养生产骨干10余名,获取专利30余项,实施科技技改项目20余项,创造效益逾4600万……由此可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已成为推进技术创新、助力城乡治理、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
近年来,内江持续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已建成创新工作室70个(省级18个、市级5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省级“十佳”创新工作室1个,市级示范点15个。探索整合创新工作室资源,建成创新工作室联盟7个。聚焦教育、医疗等职工民生需求,联合建成名师工作室16个、名医工作室30个,推动创新工作室提质扩面。
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起来,更要用起来。内江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三个”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劳模工匠在技能提升、技术创新、技艺传承积极作为,着力把创新工作室建设成为企业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人才的孵化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突出“智囊团”功能定位。通过创建创新工作室,集聚企业技术创新力量打造创新团队,主动承担创新课题和创新攻关项目,着力解决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助推企业创新发展。如,威远无花果研究所李金平创新工作室实施了创新课题11个,取得创新成果15项,制定标准2个、授权和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内外发表无花果相关研究论文8篇,转化品种、技术等9项。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赵小东创新工作室完成“压装机设计改造”“斜油孔加工方式改善”等公司级创新成果20余项、优质提案改善30余件,为企业节约降本共计650余万元。
突出“创新源”功能定位。通过创新工作室,带动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中建功立业。每年各创新工作室提出创新课题或攻关项目800余项、创新成果300余项。今年,组织近500名产业工人参加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4名班组长以全国前200强成绩分别进入钢铁赛道、有色金属赛道和铁路赛道,推荐53项成果参加全国职工“五小”创新成果征集和现场路演。已培育选树省级群众性创新优秀成果39项(创新工作室主创成果20项)、先进单位和班组15个,创新工作室主创的1项成果亮相四川省职工创新大会、3项成果在首届四川省职工创新大赛中获奖,不断提升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贡献率。
突出“孵化器”功能定位。通过发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物、技术骨干“传帮带”作用,深入开展技能传授、技术攻关、匠艺传承活动,带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如,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江勇及杨宗波创新工作室每年组织技能培训100余次,培训人员2000人次以上,培养技术骨干100余名,中级工38人、高级工24人、高级技师4人、技师9人、班组长及核心技术人员20余人。全市每年师徒结对700余人次,开展人员培训、人才培养10000余人次以上。江勇成功入选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全市已从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及骨干中选树劳模15人次、工匠20人次、五一劳动奖章7人次,获评四川技能大师、内江市首席技师的工匠10名。
记者: | 陈莉萍 |
编辑: | 邓婉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