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两会建议精彩回放|注重技能人才培养,助力内江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1-05 19:19:59 来源:i内江

建议名称:《关于强化政校企联动保障内江技能人才需求的建议》


建议人:方飞


主办单位:内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内江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大量高技能人才的支撑。市人大代表方飞从落实技能人才培养责任、发挥产教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作用、强化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和支持职业院校更好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落实技能人才培养责任:坚持推行以行业企业为主体,中高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劳动者积极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内江产业发展实际,加快推进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支持重点企业联合职业院校开展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持续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培训,加快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积极推动内江市中职学校与内江市高职“3+2”融通培养力度。


发挥产教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作用:地方政府主导推动,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建立由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汇聚产教资源、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能力项目,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订单培养、学徒制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以职业院校为依托,积极争取建立职业教育基地、产学研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符合条件的积极争取省级项目经费支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企驻校、引校入企,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创新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加强和健全公共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在市、县域内,依托职业院校开展共建共享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试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市、县(区)政府要统筹现有资金渠道,按规定支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相关工作,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筹措的高技能人才投入机制。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支持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统筹推进职业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达标建设。落实职业教育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对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的资金支持力度。


对方飞提出的建议,市人社局积极办理落实并作出答复:


在支持职业院校更好服务产业发展方面,发挥内江市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职业教育类型、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围绕内江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产业链、人才链构建专业体系,结合实际在职业院校有序增设紧缺专业、合理调整专业结构,重点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水平专业群和特色优势专业。依托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平台,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同步并行招生,不断扩大职业院校招生规模。


在落实技能人才培养责任方面,市教育体育局将通过扩大学位供给、加大本地生源、设置对口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搭建校企互通平台、鼓励本地实习实训、引导毕业生本地就业创业等多种形式,促进毕业生留内就业创业;市人社局已制定《关于内江市企业职工岗前培训、 新型学徒制培训、高技能人才进阶培训实施细则》,明确企业职工岗前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高技能人才进阶培训全流程实施要求及补贴标准,为企业编制“技能人才培养政策服务包”。


在发挥产教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作用方面,市总工会联合市人社局依托甜城·成渝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全市首个内江甜城工匠学院,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工匠学院建设的全过程,每年开展“主题工种订单班”,建立“教师+技师”双师机制,鼓励企业、院校通过“产教融合、产训结合、校企合作”参与公共实训基地实训项目建设运营,发挥成渝公共实训基地培训示范带动作用。组织能工巧匠、技能人才走进校园,指导学校专业建设、开展宣讲授课活动。


在强化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方面,市教育体育局鼓励和支持学校与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共建专业、产业学院,共建产教融合型校外实训基地;市人社局坚持每两年命名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并择优推荐申报相应省级项目,努力争取上级财政项目资金支持。


在支持职业院校更好服务产业发展方面,市教育体育局聚焦内江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整合汇聚人才、技术、技能、资源核心要素,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加快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以产业园区、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院校、科研院所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市人社局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市场需求,以“企业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群众想学什么”为出发点,构建满足群众意愿、符合市场需要的职业培训点单工作体系,精准编制本地年度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为内江经济发展提供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记者:邹蕾
编辑:唐中明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