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之窗|读书心得分享:赓续状元风骨 建设幸福内江——读《末代状元骆成骧评传》有感
时间:2025-09-19 15:04:23 来源:i内江赓续状元风骨 建设幸福内江
——读《末代状元骆成骧评传》有感
人类逐水而居,水不仅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文化的根脉。钟灵毓秀、文风昌盛的甜城内江,有蜿蜒流淌的沱江穿城而过,养育了无数的优秀儿女,远有孔子之师苌弘、南宋“小东坡”赵逵,近有国画大师张大千、新闻巨子范长江,更有此次政协委员读书活动的主角——晚清状元骆成骧。这位从内江资中走出的先贤,正是饮着沱江水成长,承袭千年蜀学底蕴,以卓越才学摘得了四川科举史上一顶桂冠。初读《末代状元骆成骧评传》,其精神风骨令人赞叹——寒窗苦读的坚韧、矢志革新的勇气、兴学育才的担当、清廉刚正的操守,这些镌刻在历史长河中的精神密码,历经百年岁月沉淀,早已超越地域局限,成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内江的宝贵精神财富,供桑梓后人研习借鉴。
学习骆成骧寒窗苦读的坚韧,助力现代农村日新月异。骆公学于资州艺风书院,出身贫寒,但他天赋异禀,仍以“穷则思变”的思想艰苦学习、刻苦自立,这种向上拼搏的韧劲,在今天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中依然熠熠生辉。当我们曾经感叹“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薄弱基础时,不妨想想那位在油灯下批注典籍的少年——真正的差距从来不在基础和资源,而在攻坚克难的决心和信心。如今的内江正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加快建设“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先行区。作为农村面貌改善的见证者、参与者,更当如骆公逐字批注典籍般务实精细,深入田间地头、村落院坝,反复沟通、答疑释惑,将韧劲化为“民心工程”实举,助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学习骆成骧矢志革新的勇气,助力幸福生活提质增“笑”。骆状元作为维新改革派,在“公车上书上唯恐后于人”,他远赴日本考察宪政,回国后主持四川法政学堂,深刻地体现了骆成骧“矢志革新、为民担当”的革新精神。如今,市委八届十次全会作出加快建设全龄友好型社会、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部署,努力绘就全龄友好、全民幸福的美好画卷,持续织密民生网,让“甜城”温度惠及每一位市民,“全龄友好”从蓝图正逐步落地为百姓可感可及的幸福。作为政协机关干部,在调研视察中应当始终秉持“为民担当”初心、守正创新精神,深入老年群体、儿童及家庭“细胞”,精准收集和反映关于养老服务、托育教育、照护保障等方面的诉求,让“一老一小”切实感受到“甜城”温度。
学习骆成骧兴学育才的担当,助力优秀文化薪火相传。骆成骧以“育才兴邦”为使命,秉持“国势系人才,人才存学校”理念,奔走筹办川大(前身之一),执教中打破科举桎梏,融西学与传统文化,以“经世致用”和家国情怀育四川栋梁。这种以教育启民智、以文化铸根基的担当,正是文化薪火相传的关键所在。教育关乎社会发展、牵动万家期盼,我们当以骆公“办学兴学”的担当为榜样,持续关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协商之力破解发展难题,让“好学校在家门口”成为普惠性民生福祉。要察民情、聚民意,围绕文化育英才、传甜城文脉,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共识,在调研视察、搭建平台、助推落实中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内江教育发展、文化传承聚智添力。
学习骆成骧清廉刚正的操守,助力社会风气清淳向善。骆公提到“以百人之一心,则天下无不可成之事,以百年为一日,则天下无不可竟之功”。他晚年清苦,“家无长物”,被称为“穷状元”,临终时仅留一柜书籍和几件旧衣。这种“官清若水平如镜”的品格,是今天作为内江人在外拼搏闯荡、安身立命最需要坚守的精神标杆,始终践行初心,廉洁真诚坦荡,吃苦踏实本分,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就像骆成骧在《清代蜀语》中注解“公”字时所说:“民心即天心,公心即民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无论是面对利益诱惑,还是复杂的人情世故,都应时刻以骆成骧的廉洁风范为镜,将清廉刚正的操守深植于心、笃见于行,方能让甜城大地的清风正气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为内江高质量发展涵养清朗环境、凝聚强大正能量。
站在西林桥头凭栏俯瞰,文史馆书画院的飞檐与大洲广场六段锦的门楼相映成趣。那位从资中走出的状元若能看见这一幕,定会击节赞叹。骆成骧的精神从未远去,它化作重龙山的青瓦,沱江的浪花,更深深刻在每个内江建设者掌心的厚茧上,化作城市发展的实干力量。当我们把桑梓情怀融入甜城内江建设,便是对这位先贤最好的传承——毕竟,所有不朽的信念,终将在耕耘中焕发新生。
记者: | 邬丹 |
编辑: | 唐中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