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隆昌万亩再生稻交出丰收“答卷”
时间:2025-09-28 17:31:18 来源:i内江秋时行至半程,隆昌市万亩优质稻示范片的再生稻也迎来颗粒归仓时刻。9月27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组走进隆昌市,为内江市农科院牵头打造的这片“金色稻田”开展田间考察与产量验收。
该示范片分布于隆昌市云顶镇、响石镇、界市镇、胡家镇等乡镇,实际面积达12635亩,核心示范品种包括甜香优115、内6优107、密香优2306、华浙优210、内10优7185等优质杂交水稻品种。种植周期按“中稻-再生稻”模式推进:中稻于2-3月播种、4月初移栽,7月底-8月上旬完成收获;再生稻于9月底成熟。栽培过程中,全程采用“增密中氮、底肥一包清、粒芽肥”配套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现场考察时,专家组表示:万亩片的田间整体表现优异,品种整齐度高、有效穗数充足、结实率较高,且水稻叶片色泽鲜亮、稻穗饱满,熟相清秀,基本无病虫害发生,充分体现了该栽培技术的应用成效。测产环节,专家组依田块肥力分上、中、下三级,各取2块稻田作为样本,烘干的谷粒褪去潮气,筛去杂质,最终换算成含水量13.5%的标准干谷重量。
在随后召开的内江市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考察研讨会上,气氛热烈,专家组围绕万亩示范片的成效展开深入交流,最终给予高度认可与充分肯定。经综合评议,专家组明确指出:万亩示范片所采用的“中稻-再生稻”“一种两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成效显著,田块间长势均衡齐整,测算数据显示再生稻平均亩产达311.66公斤,且种植户反馈满意度居高不下,足见该模式兼具产量优势与群众基础,具备极强的推广价值。因此,专家组建议,进一步加大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力度,让高产高效的“内江中稻经验”加速落地。专家组也对内江“中稻-再生稻”“一种两收”技术模式寄予深切期待,盼望内江能加快步伐推动该模式全面推广,以点带面辐射川南、赋能全省,为区域乃至全省粮食丰产增收注入强劲动力,助力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今年的稻穗,比去年更沉实。”内江市农科院副院长陈勇的话语里满是欣慰。他介绍,万亩片的再生稻亩产较去年提升10公斤,这串数字背后,是区域粮食安全的坚实屏障,是土地产出效益的全新突破,更是通过优质品种与高效栽培技术的融合示范,为全省杂交水稻再生稻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对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助力粮食安全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记者: | 袁亮 |
编辑: | 唐中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