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川红橘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筑牢道地药材产业根基
时间:2025-08-12 19:50:00 来源:i内江近日,内江市农科院工作人员深入市中区朝阳镇、龙门镇、凌家镇等地,扎实开展川红橘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走进市中区朝阳镇铧匠冲村川红橘种植基地,工作人员正手持卷尺、GPS定位仪等工具,围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川红橘树忙碌。工作人员一边测量,一边将数据记录在调查表上,同时用相机记录果树的生长状态、挂果情况等细节。
据了解,此次普查由市中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农科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采用“逐村、逐组、逐户”的拉网式排查方式。
内江市农科院农艺师 唐仕姗:
我们从7月1日开始,组建了普查小队,对市中区凌家、全安、朝阳、永安等乡镇开展了全面的川红橘普查,普查的数量达到9000余株。
据悉,川红橘,又称“大红袍”“古红桔”等,是制作传统道地中药材“川陈皮”的基原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然而,随着晚熟柑橘品种的推广,加之病虫害侵袭以及市场冲击等因素,川红橘的种植面积和品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优良品种甚至濒临灭绝,市中区川红橘种植面积也从上万亩下降至不足300亩,百年以上老树更是寥寥无几。
内江市农科院农艺师 唐仕姗:
为全面摸清内江市中区川红橘种质资源的分布现状、数量规模、特征特性及生存状况,建立系统准确的川红橘种质资源数据库,为川红橘种质资源的科学保护、良种开发、合理利用及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唐仕姗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开展第二轮普查工作,重点对第一轮普查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预计9月底完成全部普查工作,届时将全面掌握市中区川红橘的分布现状及生存状况,为下一步川红橘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记者: | 钟鸣涛 |
编辑: | 胡蓉 |
责编: | 彭川 |
上一篇:“博览”消夏 暑趣无穷
评论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