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牵小手 “读报30分”志愿服务温暖社区独居老人
时间:2025-08-14 19:50:00 来源:i内江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如何让独居老人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又如何让青少年在实践中培养爱心与责任感?日前,在市中区桂湖街社区,一场特别的“读报30分”志愿服务活动给出了温暖的答案。大学生志愿者牵着小学生的手,带着一份份报纸,走进了独居老人的家门,用声音传递关爱,架起了一座代际沟通的心桥。
现场声:
大家要放慢语速,注意观察老人的反应,多倾听老人们的需求。
清晨,桂湖街社区儿童服务站。穿着统一“桂湖街社区萤火虫志愿服务队”红色马甲的大学生和小学生们正在社工指导下签到、领取报纸和工具包。
上午8点半,活动准时开始。13名来自内江三小4-6年级的小学生志愿者,在13名内江师范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的“一对一”带领下,整装待发。他们今天的任务是:为社区里25位70岁以上的独居或空巢老人,上门读报30分钟,并陪伴聊天。
小学生 黄小桐:
奶奶好!
姜萼英:
你好!
小学生 黄小桐:
7月3日上午,在“镇”了不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向义镇专场上。
进入老人家中。小学生坐在老人身边,展开报纸,用稚嫩但清晰的声音朗读。大学生在一旁轻声辅助、提示生僻字。老人专注地听着,脸上露出笑容,时而点头,时而插话。
一份普通的报纸,此刻成了传递关怀和信息的温暖媒介。孩子们挑选贴近老人生活的民生、趣闻等内容朗读,老人们则用熟悉的方言回应,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受。大学生志愿者不仅是孩子们的“安全员”,更是沟通的桥梁和引导者。
大学生 余文静:
刚开始小朋友有点紧张,但看到爷爷奶奶听得那么认真,还夸他读得好,他就越来越自信了。我们提前还学了点本地话,老人一听就感到特别亲切,话匣子也就打开了。感觉我们不只是在读报,更多是在陪伴。
小学生 黄小桐:
今天我给奶奶讲了许多故事,她也分享了她的故事,她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小学生 张悦露:
这次活动很有意义,我下次还会参加。
灵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习社工 陈庆姗:
我们设计“读报30分”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传递新闻资讯,更是在倾听独居老人的故事,用陪伴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读报活动让我们更贴近老人需求,也让社区关爱真正落到实处。未来我们也会探寻更多适老化服务,让温暖常伴左右。
一份报纸,连接三代人;三十分钟,传递无限温情。“读报30分”这束由专业社工引领、志愿者传递的“萤火”,正努力照亮独居老人的心房,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与责任的种子。
今年6月底,市中区委社会工作部率先在省级首批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社区——桂湖街社区开展了2次“读报30分”志愿服务项目探索试验型活动,经过前期磨合优化,7月初该“小而美”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全面启动。截至目前,志愿者已走进25户独居、高龄老人家中,通过读报陪伴的方式为老人们送去温情陪伴。
接下来,市中区委社会工作部将提炼总结可借鉴、可推广的“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试点经验做法,进一步培育发展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完善服务流程与机制,为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实施一批“小而美”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做好充分准备,让这份温暖关怀覆盖更多全龄友好型社会建设中需要帮助的群体。
记者: | 谢金成 姜晓凤 |
编辑: | 胡蓉 |
责编: | 彭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