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新闻

煤火映山河 探访威远煤矿的抗战记忆

时间:2025-08-23 19:50:00 来源:i内江


抗日战争时期,烽火燃遍中华大地,四川威远煤矿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以“乌金”为刃、以热血为盾,为抗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如今,这里的故事被静静封存,又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记者 向素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期间,威远煤矿为我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今天我们来到了威远煤矿陈列馆,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尘封的历史吧。


威远煤矿陈列馆坐落于威远县山王镇黄荆沟,由昔日的二井食堂改造而成。这座展馆不仅是威远煤矿的发展档案,更是四川煤炭工业的“活化石”,八个篇章的展陈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全方位呈现了从1940年建矿,到2013年黄荆沟老区矿井停止生产的漫长历程。据统计,威远煤矿累计生产原煤1823.56万吨、发电55042.42万度、创造工业总产值20.16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矿工们在极端艰苦条件下的坚守与奉献。


据了解,黄荆沟煤田多为极薄煤层,部分采煤工作面高度仅40厘米,矿工们需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凿岩掘进。即便条件艰苦,威煤人仍用奋斗书写了传奇。抗战时期,这里的煤炭作用尤为关键:为自贡盐场提供燃料,间接保障了全国三分之一的食盐供应;炼焦副产的“无水酒精”,成为盟军驻华空军燃料的重要来源。1944年《大公报》曾报道,这里每昼夜出煤3000吨,运往前线的焦炭足够制造20万发炮弹,生动诠释了“威远之煤,实为抗战血脉”。


除了物资支援,威远煤矿的职工还以献金的方式支援抗战。1943年11月,冯玉祥将军夫妇到访并发表抗日演讲后,矿方及员工先后7次共献金149万元,这一数额在四川献金运动史上参与面最广、金额最大,按当时价值可购战机一架,每一分捐款都凝聚着抵御外侮的决心。


走出陈列馆,便是在原二井生产遗址上修建的工业文化广场。广场保留了原有的生产立井井架及绞车,复制了煤车,还新增了雕塑、浮雕墙,展陈着部分生产设备。这些工业遗存如今成了周边居民休闲的好去处,清晨或傍晚,老人们散步,年轻人聊天,孩子们奔跑,广场舞旋律荡漾,昔日矿工上下班的匆忙,已化作街坊邻里的悠闲烟火。


村民 甘国珍:


早上热闹得很,以前那些上班的就一个井口下去上班,下午下班了又从一个井口出来,还有两个火车头。


工业文化广场的浮雕墙上,威远煤矿80年的辉煌历程熠熠生辉。那些深井下的黑色煤炭,曾照亮民族最黑暗的时刻,而如今广场上的欢声笑语,正是这片土地最生动的续章,诉说着历史的传承与时代的变迁。

记者:向素玉 代勇
编辑:张寒
责编:王雨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