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新闻

踏寻先辈足迹 聆听历史回想

时间:2025-09-20 19:50:00 来源:i内江


旅游,从来不止一种模样。它可以是奔赴山川湖海,在美景与美食中放松心情、拍照打卡,拓宽眼界;也可以是踏足红色地标,在旧时光的痕迹里沉下心来、回忆过往,接受精神的洗礼。在旅途里感受历史温度、读懂家国情怀。


记者 龙朝阳:


国庆佳节将至,不少朋友已经开始规划假期出行。对于那些想要在旅途中感受历史底蕴和红色精神的人来说,内江的红色旅游景点一定是个不错的选择,那么今天我们将带大家共同开启,在内江的红色之旅。


在市中区梅山公园,成片的绿意中,14米高的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静静矗立。作为我国唯一一座专门纪念筑路民工的红色建筑,它凝固着新中国首条自行修建铁路的峥嵘岁月,珍藏着十余万军民的奋斗史诗,诉说着川渝人民的坚韧与奉献。


2024年,以成渝铁路建设为背景的电视剧《一路向前》开播,取景地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纪念堂,吸引了不少游客循迹打卡,为让成渝铁路建设的故事更具感染力,目前,纪念堂的展陈环境正在提升改造中。


记者 龙朝阳:


“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在我身后的就是中国新闻事业先驱者范长江先生的故居,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长江先生深入西北、追踪长征,用一篇篇报道传递真相、凝聚人心,让更多人看到了民族救亡的希望。国庆长假,不妨带着家人孩子来范长江故居,在回望中读懂家国情怀,让这个假期更有“分量”!


位于东兴区田家镇的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以故居为核心设三大展区。113年历史的川南三合院还原其少年时光,“半卷报纸”造型的陈列馆展陈80余件文物,长江大课堂记录新闻奖发展。园区升级后新增书屋、民宿,整个园区累计接待超600万游客。


作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园区意义非凡。党员干部在此学家风、守初心;青少年在此悟担当、树理想;游客在田园风光中感佩“平凡中的伟大”。如今,漫步园区,可赏田园美景、读懂范长江初心,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记者 龙朝阳:


在隆昌市金鹅街道山川社区,有着一座国营山川机械厂,它曾在“三线”建设的浪潮中扛起重任,如今虽褪去生产的喧嚣,却留存着那段奋斗岁月的印记。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里,解锁它的光辉过往。


隆昌山川三线建设陈列馆,藏着国营山川机械厂的记忆。1965年,工厂扎根于此,曾生产军用弹壳,改革开放后转型造自行车,如今已成现代化企业。馆内购菜证、老工具等物件,串联起三线建设者舍家奉献的奋斗史。


隆昌市金鹅街道山川社区党委书记 张桥:


“山川三线建设陈列馆”建设初衷,是为了传承永不褪色的“三线”精神,激励新一代中华儿女秉承初心,续写辉煌,希望大家有空多到山川来看一看,了解老一辈“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爱国情怀,感受他们埋头苦干、艰苦奋斗的无私奉献精神。


如今,60年时光匆匆而过,那些生锈的旧工具、珍贵的文献资料,仿佛又将我们带回了当年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在这里,你不仅能读懂一段历史,更能收获一份直抵心灵的精神力量。


记者 龙朝阳:


百年风雨,红色印记仍在,今天我们来到了资中县重龙镇,探访中共资中党组织诞生地,李家花园。


初见李家花园,其“混搭美学”令人惊艳。600平方米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余间房屋,主楼前半部分为西式设计,三门并列、八扇欧式门窗,底层弧形风壁实用大气;后半部分尽显中式韵味,木质榫卯衔接紧实。院内四合院坝开阔,老井、防火池尽显生活智慧,二楼长走廊兼顾美观与舒适度,安全细节也暗藏巧思。作为资中少见的近代代表性建筑,它承载着当地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记忆。


据了解,宅邸主人李继尧是清末资州“新潮人物”,1911年辛亥革命资州起义时,身为城防军统带的他,为保护百姓献出生命,其“向外接纳新思想、向内坚守故土与责任”的“双重视野”,为李家花园烙下“家国情怀”的底色。1928年,中共资中特别支部在此秘密成立,李家花园成为开展秘密工作的理想场所。而后,这里成为特支联络点,留下了党员们秘密活动的痕迹。


李家花园的变迁,映照着资中从清末维新、红色革命到当代发展的脉络。它以中西合璧的砖瓦诉说文化碰撞,用隐蔽角落记录革命艰辛,凭建筑细节留存生活温度,是资中这片土地精神脉络的珍贵见证。


记者 龙朝阳:


提到红色旅游,除了缅怀历史,更重要的是传承那份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那么今天,我们要带大家走进的是位于威远县新场镇的红村石油大会战遗址,一处能让你沉浸式感受“奋斗与信仰”的红色地标。


威远县新场镇曹家山间,红村石油大会战遗址记录着上世纪60年代石油会战的热血,见证着新中国能源史上的奋斗史诗。走进“红村石油会战指挥部旧址”,广场上的浮雕以凝重笔触镌刻历史,景观墙旁的标语如战鼓擂动,揭开威远气田的神秘面纱。复原的大礼堂、通信档案馆,以及展板和老物件,让人触摸到会战时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奋斗脉搏。


威远气田的发现,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极大关注。1965年11月至1966年4月,邓小平、彭真等先后到红村视察。在众多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红村石油会战取得重大成果。1967年,威远气田探明储量超400亿立方米,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整装气田。此后,威远建成国内第一条长输天然气管道,缓解了四川能源紧张状态,有力支持了西南三线建设,为四川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1999年,温家宝同志亲临威远视察,进一步彰显了红村的重要地位。如今,经过留旧改造的红村石油会战旧址,已成为省级红色教育示范基地,四川石油会战60周年纪念特展在此举行。这里还打造了“红色 + 生态”研学路线,吸引无数游客前来。当历史的烟云散去,红村的故事仍在续写,它不仅致敬过去,更邀约未来,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奋斗路。

记者:龙朝阳 钟欣航 代勇 黄正华
编辑:张寒
责编:王雨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