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奖啦!秀给全省看,内江川剧大幕戏《绣襦记》这样“出圈”
时间:2023-11-30 08:40:25 来源:i内江11月29日晚,“川流不息”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汇报演出暨颁奖活动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举行,内江市川剧团排演的川剧大幕戏《绣襦记》(选段)登台演出,该剧荣获大幕戏优秀剧目三等奖,主演黄筱雅获年度英才奖,内江市委宣传部获组织工作奖。
▲内江市委宣传部获组织工作奖
川剧《绣襦记》源自同名传奇故事,是经典传统大幕戏,讲述的是书生郑元和与风尘女子李亚仙之间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内江市川剧团对该剧目重新整理加工,选用平均年龄17岁的青年演员参演,是此次汇演中唯一一部均由青年演员担纲的剧目。主角李亚仙的扮演者黄筱雅和配角张三的扮演者杜毓鑫都曾获得过全国“小梅花”称号。
▲《绣襦记》主角“李亚仙”的扮演者黄筱雅
演出中,20多名内江青年川剧演员唱念做打,生动演绎剧目情节,精湛娴熟的演技让观众沉浸其中,现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绣襦记》选段参与汇演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二级教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蔡雅康认为,该剧严格遵循守正创新,对传统经典剧目重新整理加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观众领略到传统戏剧之美。
▲《绣襦记》获优秀剧目大幕戏三等奖
近年来,内江市委市政府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旅发展、文化强市、“甜蜜内江”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城乡建设、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内需、改革创新等经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印发了《关于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全市非遗保护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打出“前端扶持+后端奖励”组合拳,实现文艺作品量的明显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绣襦记》获优秀剧目大幕戏三等奖
有了政策支撑,全市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文化使命,深度挖掘内江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艺术价值,创作歌曲、戏剧、曲艺、美术、书法等艺术作品4500余件。其中现代川剧大幕戏《张大千》《糖坊风云》、小戏《帮腔》《岁月静好》、灯戏《扶贫这件事儿》、歌曲《心有所蜀》、舞蹈《梨园小花旦》等120余件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或入展国家级、省级重要展览,2个项目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金。木偶大戏《张大千之匪巢磨难》入选“2021年四川省大型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
同时,内江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四传四进”行动,推动“中华经典传诵、非遗文化传延、翰墨书画传习、经典戏曲传唱”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村镇。通过“中国梦·劳动美”送文化进基层文艺演出、“喜迎党的二十大 一起向未来”惠民川剧演出等活动,将川剧经典剧目送进企业、社区。
▲《绣襦记》演出现场
2022年底,18岁的内江川剧演员马弋茹初次参加”四川省第六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在川剧折子戏《扈家庄》中塑造了英姿飒爽的扈三娘形象,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精彩的表演征服了观众和评委,获得二等奖,也是其参赛组年龄最小、艺龄最短的获奖者。马弋茹、黄筱雅、杜毓鑫都是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为内江市川剧团定向培养的学员,如今已全部毕业,进入内江市川剧团工作,《绣襦记》便由他们担纲。
今年5月,内江原创川剧《糖坊风云》和融入川剧元素的原创歌曲《心有所蜀》入选四川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内江市委宣传部获组织工作奖,受到全省表彰。9月19日,四川省第十九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决赛在巴中市巴州剧院举行,威远县创作的现代川剧小戏《罗世文别家》入围决赛并登台演出,是内江唯一入选作品,也是威远县首部革命题材现代川剧小戏。目前,以该小戏为内容之一的川剧大戏《罗世文》也在精心创排之中。11月初,内江大型现代川剧《凤鸣山传奇》参加第三届四川艺术节精品剧目展演暨第五届四川文华奖剧目评奖,该剧曾入选2022年度四川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层出不穷、生生不息的川剧人才和艺术作品,让“资阳河”川剧这项省级非遗项目迸发出了全新魅力,体现了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充足干劲,展现了内江川剧文化薪火相传、蓬勃向上的奋发态势。
未来,内江将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打造文艺精品,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实践新篇章贡献内江力量。
编辑: | 李夏娇 |
校对: | 刘桂莲 |
责编: | 郭扬 |
审核: | 彭川 |